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政策银行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监管道路。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根本保障,政策银行部将更加坚定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实际工作中,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律有机结合,把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引领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控金融风险、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持续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条线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筑牢“亲”“清”监管关系。
(二)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政策银行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着力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倡议等,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增强政策性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银行部将始终牢记“为民监管”职责,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立足主责主业,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聚焦实现共同富裕,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政策性金融供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接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围绕新市民金融服务,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实落细各项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举措,增强对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愿。
(四)坚持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政策银行部将以分类分账改革为抓手,依托“四位一体”的监督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职能定位监管,引导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持之以恒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优化。督导开发银行聚焦基础设施、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卡脖子等领域,进出口银行聚焦支持对外经贸发展和跨境投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国际合作领域,农发行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出口信保公司聚焦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以及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助力外贸创新发展等充分发挥作用。
(五)坚持斗争精神,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政策银行部将始终坚持风险为本,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性、精准性。督促政策性银行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风险真实水平,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始终保持案件风险防控强监管态势。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持续夯实资本基础,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不断提高风险抵补能力。
(六)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完善政策性金融监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政策银行部将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补齐政策性金融监管短板,切实提高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加快出台政策性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差异化风险权重政策等,使政策性金融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强化“协同监管”能力,加强与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合作,凝聚重大事项监管“共识”;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驻会、驻机构纪检监察组三方联动机制。加强“风险监管”前瞻性,持续探索EAST系统在非现场监管中的运用,前移风险监测关口,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